道教宝诰财帛星君宝诰,道教财帛星君宝诰原文
道教之宝诰,财帛星君的宝诰篇章,原文详载道教财帛星君宝诰之精髓。
财帛星君,尊称司财之神、增福相公,其名李诡祖,诞辰九月十七,成道七月二十二。魏孝文帝时,任曲梁县令,以清廉爱民著称,逝后立祠以祀。唐高宗赐封“财帛星君”,唐明宗天成元年再封“神君增福相公”。今详述道教宝诰——财帛星君宝诰,原文全经文将一一呈现。
财帛星君是谁?
李诡祖,诞辰九月十七,悟道于七月二十二。道教与民间尊称其为文财神、财帛星君、增福相公、增福财神、福善平施公。北魏孝文帝时,任曲梁县令,以清廉爱民著称,逝后建祠祭祀。民间相传其为太白金星转世,属金神。唐明宗天成元年(926年),被封“神君增福相公”,元朝皇帝(1295-1307)赐封“福善平施公”。河北永年广府古城至今仍举行九月十七的祭祀,曲周县内原有曲梁县地,亦存有祭祀李诡祖的“增福庙”及李相公墓。
民间尊崇的文财神李诡祖,其形象在古木版年画及清代、民国钞票中屡见不鲜。其绘像常与福、禄、寿、喜三星及喜神并置,寓意五福临门。李诡祖画像文质彬彬,身着锦衣玉带,头戴朝冠,红袍白须,笑容可掬,手持如意与元宝或聚宝盆,书“招财进宝”四字。两侧童子执日月障扇,青龙白虎守护,口吐金银,更显其财源滚滚,财富无尽。
增福财神,民间敬仰之至。全球华人聚居之地,无不建有供奉其像的庙宇。古木板年画、清至民国钞票上的财神形象,皆是他。画像中李相公面容清秀,须髯飘逸,温文尔雅。他头戴朝冠,身着锦衣玉带,左手持如意,右手握元宝,脚下踩着聚宝盆。此形象寓意神通广大,财源滚滚。
李诡祖的封号演变,史册可追溯至四次。首度,五代天成元年(926年),明宗李嗣源赐予“神君增福相公”称号;次年,天成二年(927年),再封“增福灵德侯”;元朝天历二年(1329年),元文宗赠“福善平施公”;明兴晋祀,沿袭唐封。张家口堡子财神庙修缮时,出土乾隆四十九年(1784年)石碑,载明庙始建明万历九年(1581年)为“增福灵侯祠”,顺治十四年(1657年)重修,碑文详述繁华景象,证李诡祖封号。
什么是宝诰?
宝诰,乃道教独有文体,用以赞颂神灵。其韵律平仄严谨,以歌咏之姿,颂扬道教神仙修行之迹与功德之显。
宝诰,既可清诵,亦能讽唱,堪称道教中的“赞美诗”与“赞歌”。其首句多以“志(至)心皈命礼”起笔,彰显虔诚之意;而末句则多记录神仙受封的名号。
财帛星君宝诰
志心皈命礼。
金星降临凡尘,为官清正廉洁,深得民心。隐退山林,潜心修行。于五松山得道成仙,降妖伏魔,为民除害。神通广大,游走阴阳两界。庇佑吉祥如意,掌管世间金银财宝。校录世间众生,财富多寡。主宰千家万户,贫富兴衰。招财进宝,助人致富。赐福众生,愿望皆成。慈悲为怀,大愿大慈。福泽天下,司财之神。增福相公,财帛星君。